文章解析

dǒng
táo

朝代:魏晋作者:曹操浏览量:2
xíng
kuī
quē
biàn
nán
cháng
zhèng
kāng
chéng
xíng
jiǔ
jué
guō
jǐng
mìng
jìn
yuán
sāng

译文

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没有亏损欠缺之处,但意外变故自然难以常常避免。郑康成在行酒的时候,趴在地上就断气了;郭景图的性命在园中的桑树下终结了。

逐句剖析

"德行不亏缺":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没有亏损欠缺之处,

"变故自难常":但意外变故自然难以常常避免。

"郑康成行酒":郑康成在行酒的时候,

"伏地气绝":趴在地上就断气了;

"郭景图命尽于园桑":郭景图的性命在园中的桑树下终结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董逃歌词》是东汉末年曹操所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短短几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感慨。开篇点明即便一个人德行无亏,生活中的变故也难以预料。接着通过列举郑康成行酒时突然离世、郭景图在园桑处命终的具体事例,进一步强调了生命无常这一观点。全诗语言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却以简洁的表达传达出对人生变幻莫测的深沉感慨,引发人们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

曹操(155~220),东汉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在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过程中扩充军事力量,后迎献帝都许,逐步削平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部,在赤壁之战中战败。后曹丕代汉,追谥其为武帝,世称魏武帝。曹操尤善诗,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善用乐府古题描写现实生活。散文清峻整洁,部分诏令真率自然,具有通脱之风。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著有《魏武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此句为全诗的核心观点,以直白的语言阐述了德行与变故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即使一个人在道德品行上无可挑剔,也不能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体现出一种对人生的理性认知。“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通过具体的事例,描绘了郑康成在正常饮酒作乐的场合中突然死亡的情景。“伏地气绝”四个字生动地展现了死亡的突然和意外,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生命无常的冲击。“郭景图命尽于园桑”:同样是以具体事例进一步说明生命无常。“命尽于园桑”描绘出郭景图在园中的桑树下结束生命的画面,与前一句的事例相互呼应,加深了读者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印象,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下一篇:魏晋·陆云《赠汲郡太守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