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èng
sān
qiān

朝代:汉作者:刘向浏览量:2
zōu
mèng
hào
mèng
shè
jìn
mèng
zǐ​​
zhī
shào
shí
yóu
wéi
jiān
zhī
shì
yǒng
yuè
zhù
mái
mèng
yuē
:“
:“
fēi
suǒ
chǔ
zǐ​​
。”
。”
nǎi
shè
shì
páng
yóu
wéi
rén
xuàn
mài
zhī
shì
mèng
yòu
yuē
:“
:“
fēi
suǒ
chǔ
。”
。”
xué
gōng
zhī
páng
yóu
nǎi
shè
dòu
ràng
jìn
tuì
退
mèng
yuē
:“
:“
zhēn
chǔ
。”
。”
suì
mèng
zhǎng
xué
liù
chéng
zhī
míng
jūn
wèi
mèng
shàn
jiàn
huà

译文

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搬家离开,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逐句剖析

"邹孟轲母":孟子的母亲,

"号孟母":人称孟母。

"其舍近墓":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

# 舍:家。

"孟子之少时":孟子小时候,

"嬉游为墓间之事":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

#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嬉:游戏,玩耍。

"踊跃筑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

"孟母曰":孟母见了说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

# 处子:安顿儿子。

"乃去":于是搬家离开,

# 乃:于是,就。

"舍市旁":搬到一处集市旁。

# 市:集市。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

#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贾人:商贩。

"孟母又曰":孟母又说:“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

"复徙居学宫之旁":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

# 徙居:搬家。徙:迁移。居:家。

"其嬉游乃设俎豆":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揖让进退":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

#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揖,作揖。

"孟母曰":孟母说:“

"真可以处居子矣":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

"遂居":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

# 居:家。,遂:最后。

"及孟子长":等到孟子长大成人,

# 及:等到。

"学六艺":学精六艺,

"卒成大儒之名":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

# 大儒:圣贤。,卒:最终,终于。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孟母三迁》是西汉刘向所作的一篇文言短文,出自《列女传·邹孟轲母》。作品以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轲的成长经历为题材,通过三次迁居的典型事件展开叙述:首次居近墓地,孟子模仿“踊跃筑埋”的丧葬游戏,孟母认为“此非吾所以居处子”而迁离;次徙市集旁,孟子效仿商贾“炫卖之事”,孟母再言“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终定居学宫之侧,孟子习“设俎豆,揖让进退”之礼,孟母方认定“真可以处居子矣”。全文紧扣环境育人的核心主题,孟母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表明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原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任谏大夫、散骑宗正给事、光禄大夫等官职,官至中垒校尉。曾因反对宦官弘恭、石显而入狱,被贬为庶人,后复职。刘向的作品众多,编著作品有《战国策》《山海经》《晏子春秋》等,另撰有《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著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教育题材的文言短文,介绍了孟母为教育幼年孟子,三次迁居的故事,赞扬了孟母的教育智慧,也强调了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2. 分段赏析

“邹孟轲母,号孟母”开篇点明人物身份,“邹孟轲母”指孟子的母亲,“号孟母”说明“孟母”是时人对她的尊称,简洁交代主角背景,奠定叙事基础。“其舍近墓”中“舍”指住所,“近墓”意为靠近墓地,描述居住环境,暗示潜在不良影响,为后续迁居埋下伏笔。“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中“嬉游”即玩耍,“墓间之事”指丧葬活动,“踊跃筑埋”形容积极模仿挖坟埋棺的动作,生动展现幼年孟子在不良环境下的行为,凸显环境对儿童行为的直接塑造作用。“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中“居处子”意为安顿孩子的合适地方,孟母的断言体现她对教育环境的敏锐判断和果断态度,显示其教子责任感。“乃去,舍市旁”中“去”指离开,“舍市旁”即搬到集市附近,行动描写简洁,强调孟母为改善环境立即执行的决心。“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中“贾人炫卖”指商人叫卖夸耀,描述孟子在新环境中模仿市井交易,反映环境变迁对儿童兴趣的直接影响,侧面印证孟母担忧的合理性。“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中“处吾子”同“居处子”,再次强调安置儿子的标准,重复句式强化孟母对环境的一贯坚持。“复徙居学宫之旁”中“复徙居”意为再次搬迁,“学宫”指古代学校,点明最终选择的理想地点,转折至正向环境,为孟子转变铺垫。“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中“设俎豆”指摆设祭祀礼器,“揖让进退”描述行礼谦让的仪态,具体展现孟子在学宫旁习得礼仪规范,对比前两次行为,突出良好环境的教化效果。“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中“真可以”表达充分肯定,孟母的满意确认凸显环境与教育目标的契合,点明核心主题。“遂居”二字简洁收束迁居过程,“遂”指于是,强调定居的最终决定,体现孟母的坚持终有成效。“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中“及”意等到,“学六艺”指学习儒家六经,“卒成”即最终成为,“大儒”指著名学者,交代孟子成长结果,直接关联环境选择与教育成果。“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中“善以渐化”指善于逐步感化,总结性评价点明孟母通过环境迁移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智慧,升华全文主旨。

3. 作品点评

孟母教子的故事影响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便引用相关事迹来阐释诗义;刘向所编《列女传》首次将“孟母”作为专门称谓记载其事迹。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作家左芬亦作《孟母赞》,以颂扬其教子有方。南宋时期的启蒙教材《三字经》所引的第一个典故,即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流传广泛的读物,虽历经明清学者多次增补修订,但“孟母三迁”与“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位列篇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刘向《三人成虎》

下一篇: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