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
翩
凤
翮
。
逢
此
网
罗
。
"翩翩凤翮":凤凰的翅膀轻盈地飞翔,
"逢此网罗":却遭遇了捕鸟的罗网。
# 网罗:刘宾客嘉话录作嵇康诗。《太平广记》四百引续齐谐记。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1. 分段赏析
“翩翩凤翮”一句以凤凰振翅的意象开篇。凤凰作为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祥瑞的神鸟,其“翩翩”之姿既暗含对超凡风骨的赞美,又与嵇康《琴赋》中“龙凤之象”的审美追求相呼应。动词“翩”字通过羽毛轻扬的动态描摹,既展现神鸟凌空之姿,又隐喻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这种对凤凰意象的择取,实为魏晋名士以“仙才”自喻的思想投射,暗含对世俗价值观的超越意图。“逢此网罗”一句笔锋陡转,形成强烈戏剧张力。表面写凤凰误入罗网,实则暗喻嵇康身陷魏晋易代之际的政治困局——司马氏以“名教”之名行篡权之实,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群体多遭迫害。诗人以“网罗”这一具象化政治符号,揭露高压统治对精神自由的戕害。
上一篇:汉·佚名《古歌》
下一篇:汉·秦嘉《赠妇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