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有非常之功":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业,
"必待非常之人":必须依靠特殊的人才。
"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有的马奔跑踢人,却能行千里,
# 奔踶:奔驰,踢人。意谓不驯服。
"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有的人受到世俗讥讽,却能建立功名。
"夫泛驾之马":这些不受驾驭的马,
# 泛驾:把车子弄翻,指不受驾驭。
"跅弛之士":和放纵不羁的人,
# 跅弛:放纵不羁。
"亦在御之而已":也在于如何驾驭他们罢了。
"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我命令:各州各郡要发现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优秀才能,超群出众,
"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可担任将相及出使远方的人才。
# 绝国:极为辽远的邦国。
西汉第七位皇帝
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西汉皇帝。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在位五十四年,内兴礼乐,外拓疆土。思想上,他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兴修水利,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又派张骞出使西域,使西汉国力达到顶点。此外,刘彻喜好文学,诗多为楚歌体,代表作品有《秋风辞》《悼李夫人赋》。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诏令,也是一篇公文。聚焦于人才选拔,围绕“茂才异等”展开,文中将“使绝国”与“将相”相提并论,既凸显对特殊人才的需求,也侧面反映西汉对外交往的频繁,尽显大汉的恢宏气象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2. 写作手法
比喻:“马或奔踶而致千里”以烈马喻奇才,“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以难驯之马喻不羁之才,通过比喻进一步论证人才需合理任用的观点,暗示朝廷应具备包容心与驾驭能力,呼应开篇非常之人的重要性,使求贤的主张更具说服力。开门见山:“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文章开篇未做铺垫,直接提出核心观点——要建立非凡的功业,必须依靠非凡的人才。将“求贤”的主旨置于文首,迅速抓住读者注意力,体现了汉武帝对人才的迫切渴求。
3. 分段赏析
文章以“千里马”作喻,将选拔人才需不拘一格、善加驾驭的理念,生动形象地呈现于读者眼前,不仅使说理深入浅出、意味深长,更极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在行文结构上,开篇便直截了当地亮明“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的核心观点,随后层层递进、深入论述,使得诏令文句严谨缜密,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展现出极高的论证水准。此外,字里行间恳切真挚,汉武帝思贤若渴、爱才惜才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淋漓尽致地反映出其打破常规、广纳贤才的用人思想。亦体现出汉武帝对待文书撰写的审慎与郑重。作为朝廷处理政务、统御四方的重要工具,诏令肩负着传达帝王指令、维系国家运转的关键使命。汉武帝深谙此道,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文书创作,充分认识到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大意义。
4. 作品点评
汉武帝广纳贤才的恢宏气度与爱才胸襟,至今仍具有深刻启示。在当代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进程中,我们应传承其不拘一格选才的智慧,摒弃求全责备的思维定式。只要是具备潜力的“千里马”,便给予充分信任与施展空间,如此方能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积极为社会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推动时代不断向前迈进。
上一篇:汉·司马迁《秦楚之际月表》
下一篇:汉·路温舒《尚德缓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