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汤汤兮激潺湲":黄河水浩浩荡荡啊水流湍急,
#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汤汤:大水急流貌。
"北渡回兮迅流难":向北渡河返回啊那迅疾的水流难以渡过。
"搴长筊兮湛美玉":拔起长长的竹篙啊沉下精美的玉石来祭祀。
# 筊:同“筊”,用薄竹片编成的篾缆以拉运土石。,搴:拔取。
"河公许兮薪不属":河神答应了(治水)却柴草不够。
# 薪不属:堵河决的柴草不济、不足。薪,木柴。属,接连、供给。,许:赞许,佑助。
"薪不属兮卫人罪":柴草不够啊这是卫地人的罪过,
# 卫人罪:卫地的人民认为砍伐淇园竹的行为是罪过。罪,意动词,认为……是罪过。卫人,卫地的人民;河南东北部为古卫国属地。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柴草烧得所剩无几啊哎呀靠什么来抵御洪水。
# 御:抵制。,噫乎:叹息声。,萧条:草木零落稀疏貌。
"隤林竹兮揵石菑":砍倒树林中的竹子啊用石头堵塞决口。
# 石菑:固堤的石柱。菑:插入,树立,垒砌。,隤:毁坏。
"宣防塞兮万福来":宣防宫的决口堵塞了啊万千福泽就会到来。
# 宣防:指瓠子的决口处。以后在此筑宫,即取名宣房宫。
西汉第七位皇帝
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西汉皇帝。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在位五十四年,内兴礼乐,外拓疆土。思想上,他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兴修水利,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又派张骞出使西域,使西汉国力达到顶点。此外,刘彻喜好文学,诗多为楚歌体,代表作品有《秋风辞》《悼李夫人赋》。
1. 分段赏析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 以直白的笔触勾勒河水汹涌奔腾之态,“汤汤”“激潺湲” 叠词与双声词联用,摹写水流激荡、潺潺不息的动态,极富韵律感;“北渡回” 与 “迅流难” 直陈渡河之艰,借河水的湍急汹涌暗喻前行受阻的困境,既是自然险阻的写实,亦似人生途路坎坷的象征,短短两句,以景喻情,声韵跌宕,在河水的奔腾之势中蕴含着奋力抗争却难逆洪流的无奈与悲壮。“搴长筊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写人们拿起长长的楫桨,将美玉沉入河中,希望得到河神的许可,然而祭祀所需的薪柴却供应不上,体现出当时祭祀河神以求安澜的举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物资匮乏状况,反映出人们对河神的敬畏和对平息河水泛滥的急切期盼。“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指出薪柴不足是卫国人的罪过,四处一片萧条,不禁让人感叹该如何抵御河水,表达了对现实情况的不满与无奈,同时也凸显出在应对黄河水患问题上人力、物力的匮乏和困境。“隤林竹兮揵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描述人们砍倒竹林,用石头修筑堤坝来堵决口,一旦宣房宫一带的堤防堵塞成功,那便有万千福泽降临,体现了人们在面对水患时积极采取的行动以及对未来安宁的美好期许,展现出一种在困境中努力抗争、追求平安的决心和愿望。整段文字通过对黄河水患相关情景的描述、人物行为的展现以及情感的表达,生动地呈现了当时治理黄河的艰难与人们对安澜的渴望,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