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汉作者:刘彻浏览量:2
jué
jiāng
nài
hào
hào
yáng
yáng
dān
wéi
dān
wéi
níng​
gōng
shí
shān
píng
shān
píng
dōng
zhèng
dào
chí
cháng
liú
jiāo
lóng
chěng
fàng
yuǎn
yóu
guī
jiù
chuān
shén
zāi
pèi
fēng
shàn
ān
zhī
wài
huáng
wèi
gōng
rén
fàn
làn
zhǐ
chóu
rén
niè
sāng
huái
mǎn
jiǔ
fǎn
shuǐ
wéi
huǎn
shāng
shāng
chán
yuán
běi
huí
xùn
liú
nán
​​qiān
cháng
jiǎo
zhàn
měi
yù​
gōng
xīn
zhǔ
xīn
zhǔ
wèi
rén
zuì
shāo
xiāo
tiáo
shuǐ
tuí
lín
zhú
jiàn
shí
xuān
fáng
wàn
lái
hàn
shū
yuē
yuán
fēng
èr
nián
yuè
zuò
gōu
zhì
yuē
shàng
fēng
shàn
nǎi
shǐ
使
rén
guō
chāng
shù
wàn
rén
jué
shì
shàng
yòng
shì
wàn
shā
huán
lín
jué
zhàn
bái
lìng
qún
chén
cóng
guān
jiāng
jūn
xià
jiē
xīn
shí
jué
shì
shí
dōng
jùn
shāo
cǎo
xīn
chái
shǎo
ér
xià
yuán
zhī
zhú
wéi
jiàn
shàng
lín
jué
dào
gōng
zhī
chéng
nǎi
zuò
yuē

译文

瓠子口黄河决堤啦,这可怎么办。洪水浩浩荡荡,广大的闾里都成了河道。闾里都成了河道啊,大地不得安宁。治水的工程没完没了啊,吾山都被削平。吾山被削平啊,钜野泽水满外溢。鱼儿在水中翻腾啊,整个冬天都被洪水笼罩。黄河原来的河道废弛啦,水流偏离了常轨。蛟龙肆意驰骋啊,在远方游走。希望河水回归旧河道啊,神力是多么浩大。如果不进行封禅啊,怎知上天的意旨。我想问河神啊,你为何如此不仁。河水泛滥不止啊,让我们忧愁。啮桑被洪水淹没漂浮啊,淮水和泗水都水满为患。洪水长久不消退啊,水患难以控制。黄河水势浩浩荡荡,水流湍急。北渡黄河,回舟时湍急的水流难以行船。我举起长筊投入河中,又沉入美玉祭祀河神。河神应许了治水成功,但柴薪却供应不上。柴薪供应不上,这是卫地人的过错。柴薪烧尽,一片萧条,哎呀,靠什么来抵御洪水呢。砍倒树林竹子,又用石头和柴木堵塞决口。宣防宫的决口堵塞啦,万千福泽就会到来。《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二年四月。创作了《瓠子歌》 。《汉书・沟洫志》记载:汉武帝完成封禅大典后。便派遣汲仁、郭昌征发几万士卒。去堵塞瓠子的黄河决口。当时,汉武帝因为要到万里沙祭祀。回来时就亲临黄河决口处。他将白马和玉璧沉入河中祭祀河神。并命令群臣以及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背负柴薪去填塞决口。当时东郡百姓烧草为炊。所以柴薪稀少。于是就砍伐淇园的竹子来制作堵塞决口的楗。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处。悲伤于堵塞工程未能成功。于是作歌道:

逐句剖析

"瓠子决兮将奈何":瓠子口黄河决堤啦,这可怎么办。

# 决:决口。,瓠子: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亦称瓠子口。瓠子河由此分一部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注入济水。

"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洪水浩浩荡荡,广大的闾里都成了河道。

# 虑殚:心思用尽。殚:尽,完。,浩浩洋洋:水盛大貌。闾:二十五家相聚称为闾,此泛指村庄。洋洋,一作旰旰。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闾里都成了河道啊,大地不得安宁。

# 地:指梁楚之地,包括今河南商丘及江苏徐州一带地区。

"功无已时兮吾山平":治水的工程没完没了啊,吾山都被削平。

# 吾山:即鱼山,在今山东东阿。

"吾山平兮钜野溢":吾山被削平啊,钜野泽水满外溢。

# 钜野:古湖泽名,即钜野泽,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北五里,已湮没。

"鱼弗郁兮柏冬日":鱼儿在水中翻腾啊,整个冬天都被洪水笼罩。

# 柏:通"迫",逼近。,弗郁:一作沸郁,纷纭繁多貌。

"正道弛兮离常流":黄河原来的河道废弛啦,水流偏离了常轨。

# 弛:毁废。一作驰。,正道:指正常的水道。一作延道。

"蛟龙骋兮放远游":蛟龙肆意驰骋啊,在远方游走。

# 骋:恣意。

"归旧川兮神哉沛":希望河水回归旧河道啊,神力是多么浩大。

# 旧川:原河道。

"不封禅兮安知外":如果不进行封禅啊,怎知上天的意旨。

# 外:指外面河水泛滥的真实灾情。,封禅:指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去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封禅大典。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我想问河神啊,你为何如此不仁。

# 河公: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河伯姓冯,名夷,一名冰夷,一名冯迟。因为渡河淹死,天帝封之为水神。一作河伯。

"泛滥不止兮愁吾人":河水泛滥不止啊,让我们忧愁。

# 吾人:吾民,我的臣民。

"啮桑浮兮淮泗满":啮桑被洪水淹没漂浮啊,淮水和泗水都水满为患。

# 淮泗:泗水,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淮河下游第一大支流,常同淮河一块连称淮泗。,啮桑:《康熙字典》:“《史记·河渠书》啮桑浮兮淮泗满。【注】啮桑,地名。”

"久不反兮水维缓":洪水长久不消退啊,水患难以控制。

# 缓:断,指决口。,水维:河水的纲维,指河堤。,反:同“返”。

"河汤汤兮激潺湲":黄河水势浩浩荡荡,水流湍急。

# 激潺湲:激起很大的水声。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一说指波浪。,汤汤:水盛貌。

"北渡回兮迅流难":北渡黄河,回舟时湍急的水流难以行船。

# 北渡:向北流。

"搴长筊兮湛美玉":我举起长筊投入河中,又沉入美玉祭祀河神。

# 筊:同“茭”,用薄竹片编成的篾缆以拉运土石。,搴:拔取。

"河公许兮薪不属":河神应许了治水成功,但柴薪却供应不上。

# 薪不属:堵河决的柴草不济、不足。薪,木柴。不属,不能连续供应。,许:赞许,佑助。

"薪不属兮卫人罪":柴薪供应不上,这是卫地人的过错。

# 罪:罪过。因卫人用草作燃料之故,对堵决口则成为一种罪过。,卫: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柴薪烧尽,一片萧条,哎呀,靠什么来抵御洪水呢。

# 御:抵制。,噫乎:叹息声。,萧条:草木零落稀疏貌。

"隤林竹兮揵石菑":砍倒树林竹子,又用石头和柴木堵塞决口。

# 石菑:固堤的石柱。,隤:毁坏。

"宣防塞兮万福来":宣防宫的决口堵塞啦,万千福泽就会到来。

# 宣防:指瓠子的决口处。以后在此筑宫,即取名宣房宫。

"《汉书・武帝纪》曰":《汉书・武帝纪》记载:

"元封二年四月":元封二年四月。

"作瓠子歌":创作了《瓠子歌》 。

"《沟洫志》曰":《汉书・沟洫志》记载:

"上既封禅":汉武帝完成封禅大典后。

"乃使汲仁、":便派遣汲仁、

"郭昌发卒数万人":郭昌征发几万士卒。

"塞瓠子决河":去堵塞瓠子的黄河决口。

"于是上以用事万里沙":当时,汉武帝因为要到万里沙祭祀。

"则还自临决河":回来时就亲临黄河决口处。

"湛白马玉璧":他将白马和玉璧沉入河中祭祀河神。

"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实决河":并命令群臣以及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背负柴薪去填塞决口。

"是时东郡烧草":当时东郡百姓烧草为炊。

"以故薪柴少":所以柴薪稀少。

"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揵":于是就砍伐淇园的竹子来制作堵塞决口的楗。

"上既临河决":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处。

"悼功之不成":悲伤于堵塞工程未能成功。

"乃作歌曰":于是作歌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瓠子歌二首》是汉武帝刘彻亲临黄河决口所作组诗,生动记述西汉大规模治河史实。其一聚焦瓠子河决堤后洪水危害,绘水患肆虐之态;其二展现堵塞决口的战斗场面,二者成有机整体。诗作气势磅礴,以生动笔触描水患猖獗与治水场景,虽部分用词艰深,却将水患之猛、治河之艰刻画入微,是汉代治河历史与帝王现场心绪的文学见证,呈现出独特的纪实性与帝王直面天灾的气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汉第七位皇帝

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西汉皇帝。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在位五十四年,内兴礼乐,外拓疆土。思想上,他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兴修水利,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又派张骞出使西域,使西汉国力达到顶点。此外,刘彻喜好文学,诗多为楚歌体,代表作品有《秋风辞》《悼李夫人赋》。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瓠子歌》由汉武帝刘彻创作。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夏五月,黄河于濮阳瓠子决堤,洪水席卷十六郡,东南奔注钜野泽,与淮河、泗水贯通成灾。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发数万民众修筑瓠子堤防,更亲赴决口现场主持治水。他举行隆重祭祀仪式,沉白马玉璧于黄河以祭水神,又令群臣自将军以下皆参与堵口劳作。期间,汉武帝以骚体诗形式即兴创作《瓠子歌二首》,用质朴语言直书灾情:“泛滥不止愁吾人”道尽水患对民生的摧残,“宣房塞兮万福来”则倾诉堵塞决口、祈佑万民的迫切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其一:“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开篇以“瓠子决堤”的惊呼破题,“将奈何”的诘问直抒洪水泛滥的焦灼—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决堤,水势“浩浩洋洋”,昔日耕地竟沦为河道,“虑殚”二字道尽百姓对河患的恐惧与无措,奠定全诗忧民伤时的基调。“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承上写河患之害:耕地变河道后,沿岸土地再无安宁,治河工程无休止地消耗民力,甚至将“吾山”(今山东东阿)挖平以取土筑堤。“功无已时”与“吾山平”形成强烈对比,既见治河工程的艰巨,亦隐含对劳民伤财的无奈叹息。“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郁兮柏冬日”转写决堤后的连锁反应:吾山被挖平,洪水却倒灌钜野泽(今山东巨野),致使鱼群因水患肆虐而无法栖息,连冬日的柏树都浸泡水中。“鱼弗郁”以动物受灾衬人祸之重,“柏冬日”的反常景象,更凸显河患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以比兴手法写河水失控:黄河偏离正道、泛滥成灾,恰似蛟龙脱缰肆意游走。“驰”“骋”二字赋予洪水动态的暴虐感,既写实又暗含对河神失责的怨怼,为后文“河公何不仁”的质问埋下伏笔。其二:“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笔锋一转,寄望河神显灵:“愿河水回归故道,神啊请广施恩泽!”接着以“不封禅安知外”的反诘,暗指帝王若不亲祭山川,怎知民间水患之苦?将治河与帝王德行关联,隐含对朝廷重视河患的期盼。“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借帝王之口质问河神:“为何如此不仁,让洪水泛滥不止,使百姓愁苦难当?”以拟人化手法将自然灾祸人格化,“愁吾人”三字直接倾诉民生疾苦,情感激烈而沉痛。“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铺陈河患蔓延之广:啮桑(今江苏沛县)被洪水淹没,淮水、泗水皆满溢成灾,河水长期不回归故道,致使水纲弛坏。“浮”“满”“久不反”等词,以白描手法写尽水灾的持久与严重。“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聚焦渡河之险:河水奔腾湍急,北渡时因回流迅猛而难以行舟。“汤汤”“激潺湲”摹声绘势,“迅流难”三字道尽百姓因水患导致的出行困境,具象化河患对生活的冲击。“搴长筊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写治河祭祀与困境:“高举竹筊占卜,沉入美玉祭祀,河公虽应许治水,却因薪柴匮乏而难以为继。”“薪不属”点明治河工程的现实阻碍,“卫人罪”暗指卫地百姓因砍伐林木不力而被追责,揭露治河背后的苛政与人祸。“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隤林竹兮揵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以悲叹收束:“林木被烧得萧条,靠什么抵御洪水?”最终寄望以“砍伐林竹、投石堵口”之法修筑宣防堤(瓠子堵口工程),坚信塞河成功后定能带来万福。末句从忧思转向对治河成功的憧憬,于沉郁中透出一丝希望。

2. 作品点评

《瓠子歌二首》气势雄浑,生动描摹水患猖獗之态与治水战斗场景,不过部分语句古奥晦涩,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二歌悲为怀,笔力古奥,帝王著作,弁冕西京。

清张玉穀《古诗赏析》卷三

# 《瓠子》两歌,缠绵掩抑,格自沉雄。“归旧川”二句,仍从《封禅书》方士“河决可塞”一语附会神功生来。又云“不出巡封禅,亦安知外间水患”,如此甚言封禅之为益大也。忧民之中,仍寓文过之意,妙甚!

清姚苎田《史记菁华录·河渠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佚名《刺巴郡守诗》

下一篇:汉·佚名《天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