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彼长川":在那长长的河流中游泳,
"言息其沚":然后在河中小洲上休息。
"陟彼高冈":登上那高高的山冈,
"言刈其杞":去砍伐那里的杞树。
"嗟我独征":可叹我如今独自踏上征程,
"靡瞻靡恃":没有什么可以瞻望,没有什么可以倚恃。
"仰彼凯风":仰望那和暖的南风,
"载坐载起":我坐立不安,思绪万千。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1. 分段赏析
“泳彼长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冈,言刈其杞”,这四句描绘了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人想象着在长长的河流中游泳,然后在河中小洲上休息;又登上高高的山冈,去砍伐杞树。“泳”“息”“陟”“刈”等动词,生动地展现出一系列行为动作,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劳作图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状态。“嗟我独征,靡瞻靡恃。仰彼凯风,载坐载起”,后四句情感陡然转变。诗人感叹自己独自踏上征程,无所依靠、无所瞻望,流露出孤独之感。“仰彼凯风”中,“凯风”即南风,诗人仰望南风,时而坐下,时而站起,通过这一动作描写,细腻地表现出内心的彷徨与不安,将情感的起伏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复杂的心境。
上一篇:汉·曹植《杂诗七首(其三)》
下一篇:汉·秦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