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泛兰池":水藻在兰池中漂浮,
# 藻泛:一作“流咏”。
"和声激朗":和谐的音乐声激昂清朗。
"操缦清商":弹奏着舒缓的清商之曲,
"游心大象":让心神遨游于宏大的天地意象之中。
"倾昧修身":我专心致志地修养身心,
# 倾:一作“顷”。
"惠音遗响":那美妙的音乐留下悠长的余响。
"钟期不存":钟子期已经不在人世了,
"我志谁赏":我的志向和心意又能有谁来欣赏呢。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223?~262?),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等有“竹林七贤”之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所撰《声无哀乐论》意在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品有《明胆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赠兄秀才从军》《幽愤诗》等。著有《嵇中散集》。今人有《嵇康集校注》。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弹奏古琴这一行为,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向,同时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藻泛兰池,和声激朗”,开篇营造出优美的自然与音乐氛围,水藻漂浮的兰池与激昂清朗的和声相互映衬,引出后文诗人弹奏音乐和内心感悟的描述。“操缦清商,游心大象”,进一步描述诗人弹奏清商曲的行为和心境,通过“游心大象”展现出诗人高雅的精神追求和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倾昧修身,惠音遗响”,强调诗人弹奏的美妙音乐留下的悠长余韵,既体现了音乐的感染力,也暗示了诗人通过音乐修身所获得的深远影响和内心感悟。“钟期不存,我志谁赏”,运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能听懂俞伯牙琴音中所表达的意境。诗人以钟子期自比知音难觅,“钟期不存”表达了诗人感慨世间缺少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我志谁赏”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他有着高雅的志趣和追求,弹奏音乐、修身养性所蕴含的心意和志向,却无人能够欣赏和理解,凸显出诗人的孤独心境和对知音的渴望。
上一篇:汉·曹植《杂诗七首(其六)》
下一篇:汉·曹操《步出夏门行·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