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 一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春风送暖入屠苏":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送暖:送来暖暖春意。,春:一作东。
"千门万户曈曈日":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 日:大年初一。,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总把新桃换旧符":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 总把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总把:张本作争插。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节令诗。描绘了春节除旧迎新时,人们点燃爆竹、饮屠苏酒、用新桃符换旧桃符等典型生活场景,展现出新年元日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景象,营造出浓厚的年节欢乐气氛和生活气息;同时借民间春节习俗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政治革新的向往,以及积极向上、乐观奋发的精神。
2. 写作手法
白描:“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用质朴简洁的语言,不加修饰地描绘出春节时爆竹声声,人们饮屠苏酒的场景,生动展现节日氛围。渲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通过描写旭日下家家户户更换桃符的情景,着力渲染出新年万象更新、热闹喜庆的气氛。象征:诗中“春风送暖”象征新事物诞生的生机,“曈曈日”象征新生活的开始和变法带给百姓的光明前景,“新桃换旧符”象征着除旧布新、新生事物取代没落事物的规律。
3. 分段赏析
《元日》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紧扣诗题,以“爆竹声”这一春节典型声音元素,在读者眼前展开春节热闹的画面,渲染出欢乐的节日氛围,也点明旧岁已除。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从触觉和行为的角度,描绘人们在春风中畅饮屠苏酒,展现出人们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曈曈”一词生动地表现出日出时阳光灿烂的景象,象征着光明美好的前景,同时“千门万户”扩大了场景范围,展现出新年的蓬勃气象。尾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如实描述了民间在新年更换桃符的习俗,又蕴含除旧布新的深刻寓意,与首句紧密呼应,完整地呈现出春节万象更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赞美以及对新事物的期待。
4. 作品点评
《元日》是描写春节的经典诗作,极具文学价值。此诗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极力渲染出新年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节日氛围,将春节的喜庆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巧妙地借元日更新的习俗,含蓄地寄托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含而不露,使诗歌在描绘节日景象之外,更具深刻内涵。诗中以除旧迎新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充满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还蕴含着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没落事物的哲理。“春风送暖”等词句更是生动地赞美了新事物的蓬勃生机,成为传颂的亮点。
# 此诗自况其初拜相时的行君政,陈旧布新,顺始行己之政今也。
明王相《增补重订千家诗》
# 这首诗既是句句写新年,也是句句写新法。两者结合得紧密桔切,天衣无缝,把元日的温暖光明景象,写得如火如荼,歌颂和肯定了实行新法的胜利和美好前途。
现代熊柏畦《宋八大家绝句选》
# 用一“换”字,即写出当时的风俗习惯,更为读者开辟了新的诗意。揭示出新的代替旧的,进步的代替落后的,历史发展的这个不可抗拒的规律。
现代姚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
上一篇:宋·朱熹《春日》
下一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