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ǎn
jiàng
chún
·
·
qiū
qiān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2
qiū
qiān
lái
yōng
zhěng
xiān
xiān
shǒu
nóng
huā
shòu
hàn
qīng
tòu
jiàn
yǒu
rén
lái
chǎn
jīn
chāi
liū
xiū
zǒu
mén
huí
shǒu
què
qīng
méi
xiù

译文

荡完秋千,慵倦地起来整理一下纤纤素手。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花儿含苞待放,因荡过秋千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忽见有客人来到,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却要嗅嗅门前的青梅以此掩盖。

逐句剖析

"蹴罢秋千":荡完秋千,

# 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倦地起来整理一下纤纤素手。

# 慵整:懒整。慵:懒,倦怠的样子。

"露浓花瘦":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花儿含苞待放,

"薄汗轻衣透":因荡过秋千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见有人来":忽见有客人来到,

# 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溜,滑下。,袜刬:未穿鞋而以袜践地之意。

"和羞走":含羞跑开,

# 走:小跑。,羞:羞涩。,和:带着。

"倚门回首":倚靠门回头看,

# 倚门回首:靠着门回头看。

"却把青梅嗅":明明看的是客人却要嗅嗅门前的青梅以此掩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描绘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荡完秋千后的娇懒之态,以“露浓花瘦”衬托少女的娇弱美丽;下片写少女遇客时的羞涩与好奇,通过“袜刬金钗溜”“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等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少女的纯真与情窦初开。写作手法上,善用白描,语言通俗自然,以简洁文字勾勒少女形象与心理。该词是李清照的早期词作,体现其细腻笔触与清新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为李清照早年所作。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当作于这一时期前后,反映了她少女时期的生活与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小令,也是一首闺情词。通过描写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以及见客时的反应,展现了少女天真纯洁、情感丰富又矜持的形象,表达了少女初萌的爱情以及羞涩、好奇等细腻情感。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词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形象与场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寥寥数语便写出少女荡完秋千后的娇懒模样,不事雕琢却生动传神。以动写静:上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以花喻人,静中见动,衬托少女娇弱;下片用“袜刬金钗溜”“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等动作,细腻展现少女乍见客人时的惊慌、羞涩以及情窦初开的微妙心理。

3.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精妙之处在于静中见动。词人并未着墨于荡秋千时的欢快场景,而是截取“蹴罢秋千”后的瞬间画面。此时,少女的动作虽已停歇,但不难想象她荡秋千时,罗衣飞扬,如燕子般在空中轻盈穿梭的模样,此为静中见动之妙。“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极为精准,少女从秋千上下来,双手微微麻木,却又懒得活动,尽显娇憨之态。“纤纤手”源自《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既描绘出双手的细嫩柔美,也暗示出人物的年轻与身份。“薄汗轻衣透”,少女身着轻薄罗裳,因荡秋千用力,渗出薄汗,额头汗珠晶莹。这娇弱模样,恰似娇嫩花枝缀着露珠。“露浓花瘦”既点明春天清晨的时间与花园的地点,又烘托出少女的娇美。整个上片以静写动,借花喻人,生动勾勒出少女荡完秋千后的姿态神情。下片刻画少女乍见来客时的情态。荡完秋千的她,疲惫懒动,花园中突然闯入陌生人,“见客入来”让她瞬间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衫便急忙回避。“袜刬”描绘其匆忙间来不及穿鞋,仅着袜子行走;“金钗溜”则展现头发松散、金钗滑落的慌乱之状。词中虽未明言来客身份,但从少女反应可推测,应是位翩翩少年。“和羞走”精准描绘出她含羞疾走的状态。而“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更是精妙,以细腻笔触展现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复杂心理。她借“嗅青梅”掩饰自己,实则想偷偷瞧上几眼。下片以动作展现心理,几个动作层次清晰,曲折多变,将少女的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暗藏的爱恋等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李清照此写法有迹可循,唐人韩偓《香奁集》有“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之句。相较之下,“和笑走”显得轻浮,“和羞走”更显深情;“手搓梅子”仅能体现不安,“却把青梅嗅”更能描摹出少女的娇羞掩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倚门”则似有所期待,再加上“回首”,少女窥视之态跃然眼前,比之韩诗,更胜一筹。

4. 作品点评

《点绛唇·蹴罢秋千》风格明快,节奏轻松,仅以寥寥四十一字,便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刻画得跃然纸上,尽显妙笔生花之功力。在描绘少女情态方面,虽有所借鉴前人之处,却能青出于蓝,以细腻笔触曲尽少女情思,获“曲尽情悰”之美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曲尽情悰。

明钱允治《续选草堂诗馀》卷上

# 片时意态,淫夷万变。美人则然,纸上何遽能尔。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卷上

# “和羞走”下,如画。

明潘游龙等《古今诗馀醉》卷一二

# 至无名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直用“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语虽工,终智在人后。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

# 案词意浅薄,不似他作。末知升庵何据?

现代赵万里辑《漱玉词》

# 女儿情态,曲曲绘出,非易安不能为此。求之宋人,未见其匹,耆卿、美成尚隔一尘。

现代詹安泰《读词偶记》

# 有人大约就是以封建社会的深闺少女总是遵守“礼”的、温顺的、循规蹈矩的、羞答答的这个尺度来衡量李清照《点绛唇》这首词,所以怀疑它不像大家闺秀李清照的作品。追求自由的李清照假如地下有知的话,她是会笑这些人未免太封建了。

现代马兴荣《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唐宋词鉴赏集》

# 明杨慎《词林万选》卷四,误收李清照一首《点绛唇》词云(略)。据《花草粹编》卷一收此词乃无名氏作,非清照词……且清照名门闺秀,少有诗名,亦不致不穿鞋而着袜行走。含羞迎笑,倚门回首,颇似市井妇女之行径,不类清照之为人,无名氏演韩偓诗,当有可能。

现代唐圭璋《读李清照词札记》

# 易安《词论》所谓“铺叙”,论者无解。窃谓此乃针对直抒胸臆而言,即主张有情节。这个主张,她自己是实行了的,从前期作品到南渡以后之作,无不如此。此首……当是易安早期作品。

现代裴斐

# 按1959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第四章,断定此首为李清照作,评价颇高,恐未详考。《词林万选》中不可靠之词甚多,误题作者姓名之词,约有二三十首,非审慎不可也。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中秋月》

下一篇:宋·曾巩《城南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